◎ 逢
〈動(dòng)〉
(1) (形聲。從辵(
),表示與行走有關(guān)。夆( )聲。本義:遭逢,遇見)(2) 同本義 [meet;come upon]
逢,遇也。——《說文》
魑魅罔兩,莫能逢之。——《左傳·宣公三年》
而親以逢殆。——《楚辭·天問》
(3)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王勃《滕王閣序》
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相逢何必曾相識(sh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時(shí)刻);逢會(huì)(遇到時(shí)機(jī);相會(huì),會(huì)合);逢場(chǎng)(遇到或到達(dá)某場(chǎng)合);逢晤(當(dāng)面相遇)
(5) 迎,迎接 [meet face to face]
道而得神,是謂逢福。——《國(guó)語·周語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惡。——《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唐· 王維《與盧象集朱家》
(6) 迎合 [pander to]
逢君之惡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7)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惡導(dǎo)非(逢迎壞人,助長(zhǎng)惡行)
◎ 逢
〈形〉
(1) 大的 [big]
子孫其逢。——《書·洪范》
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禮記·儒行》
(2) 又如:逢掖(寬大的衣袖);逢長(zhǎng)(久長(zhǎng));逢衣(古時(shí)儒者所穿的一種寬袖衣)
(3) 通“豐”(
)(4) 壯大,茂盛 [strengthen;lush]
身其康強(qiáng),子孫其逢吉。——《書·洪范》
(5) 又如:逢昌(壯大昌盛)
(6) 寬大 [loose]
逢衣淺帶,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 逢
〈名〉
通“烽”。烽火。古代邊防要塞報(bào)警的煙火 [signal fire]
大漢之德,逢涌原泉。——《漢書·司馬相如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