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
〈動〉
(1) (會意。從言,從敬,敬亦聲。本義:戒敕)
(2) 同本義 [warn; admonish]
警,戒也。——《說文》
正歲,則以法警戒群吏。——《周禮·宰夫》
所以警眾也。——《禮記·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賦》
今年或者大警晉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警告;警勵(告誡策勵);警跡人(元代被列入盜賊戶籍的人);警鼓(報警之鼓);警動(使人警覺悚動);警新(警策動人,語意新穎);警眾(使眾人警覺);警省(警覺省悟)
(4) 戒備;防備 [outpost]
軍衛不徹,警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視);警蹕(古代為皇帝出行清道,嚴加戒備,斷絕行人);警懼(警戒恐懼);警邊(警戒邊境)
(6) 通“驚”。驚恐;驚動 [start; be frightened; surprise; shock]
節循虛而警立。——《文選·陸機·嘆逝賦》。注:“警猶驚也。”
(7) 又如:警動(驚動;驚恐);警唬(嚇唬,恐嚇)
◎ 警
〈名〉
(1) 警察的簡稱 [policeman;police]。如:門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廳);警棍(警察值勤時拿的棍子);崗警;法警;路警
(2) 警報 [alarm]
盜賊之警。——宋· 蘇軾《教戰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 警
〈形〉
(1) 敏悟 [intuitive]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少:少年。)——《三國志·武帝紀》
(2) 又如:警彗(機靈敏慧);警黠(警捷。機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語。徹悟)
(3) 文章語意新妙凝煉的 [aphoristic]。如:警句;警煉(警策精煉);警粉(警辟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