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褊
〈形〉
(1) (形聲。從衣,扁聲。本義:衣帶或衣服狹小)
(2) 同本義 [cramped;narrow and small]
褊,衣小也。——《說文》
帶其褊矣。——《左傳·昭公元年》
衣不得褊。——王充《論衡》
(3) 又如:褊衫(袈裟);褊衣(狹小的緊身衣)
(4) 狹小 [narrow and small]
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左傳·昭公元年》
(5) 又如:褊能(能力不足);褊小(狹小。指地域、車船等不寬大)
(6) 匱乏 [poor]。如:褊乏(匱乏);褊短(貧乏)
(7) 通“惼”。氣量狹小;急躁 [narrow-minded;irritable]
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詩·衛(wèi)風·葛履》
然卓性剛而褊。——《三國志·呂布傳》
(8) 又如:褊迫(氣量小;性子急);褊心(心地狹窄);褊忌(心胸狹小)
(9) 通“扁”。物體厚度小于長度和寬度 [flat]。如:褊桃(桃子的一種。即扁桃)
◎ 褊
〈形〉
衣小 [narrow]
褊,衣小也。——《說文》
褊,狹也。——《小爾雅》
萬人蒙之而不褊。——《淮南子·主術(shù)》
包眾容易謂之裕,反裕為褊。——《賈子道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