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蜚
〈動(dòng)〉
(1) (形聲。從蟲(chóng),非聲。①(
)本義:一種有害的小飛蟲(chóng)②( )通“飛”。鳥(niǎo)飛) 通“飛”。飛翔 [fly]三年不蜚,蜚將沖天。——《史記·楚世家》
一體花紋如彩畫(huà),滿(mǎn)身錦繡若蜚英。——《西游記》
夏,蝗從東方來(lái),蜚蔽天。——《漢書(shū)·王莽傳下》
(2) 又如:蜚英(飛花);蜚集(飛翔集結(jié));高蜚(高高飛翔;飛得很高);蜚翔(飛行翱翔)
(3) 另見(jiàn)
◎ 蜚
〈名〉
(1) (形聲。從蟲(chóng),非聲。本義:昆蟲(chóng)名。草螽)
(2) 同本義 [meadow grasshopper]
秋,有蜚,為災(zāi)也——《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3) 蜚蠊,即蟑螂 [cockroach]。如:蜚廉蟲(chóng)(即蜚蠊。蟲(chóng)名。俗稱(chēng)蟑螂)
(4) 傳說(shuō)中的災(zāi)獸 [a strange beast]
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經(jīng)》
(5) 另見(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