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
窓、窻、牎
〈名〉
(1) (象形。從穴,囪(
)聲。“窗”本作“囪”( ),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個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煙(后來灶突也叫“囪”)。后加“穴”字頭構(gòu)成形聲字。本義:天窗)(2) 同本義。也作“囪” [window]。泛指房屋、車船上通氣透光的洞口
囪,在墻曰牅,在屋曰囪。窗,或從穴。——《說文》
四旁兩夾窗。——《考工記·匠人》。注:“窗助戶為明。”
天窗綺疎。——王逸《魯靈光殿賦》
鑿窗啟牖,以助戶明也。——《論衡·別通》
前辟四窗,垣墻周庭。——歸有光《項脊軒志》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北朝樂府《木蘭詩》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學(xué)洢《核舟記》
(3) 又如:窗下(窗戶下;上學(xué)讀書);窗友(舊時指塾中同學(xué));窗格(有格子的窗戶;又稱窗槅);窗子眼(窗格子);窗下功夫(指學(xué)問)
(4) [解]∶一種小的開口,尤指在中耳與內(nèi)耳之間的骨上有膜覆蓋的兩個小口之一 [fenestra]。如:前庭窗;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