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
〈動〉
(1) (形聲。從欠。曷(
)聲。歇息與出氣有關,故從“欠”。本義:休息)(2) 同本義(側重于放松身體的緊張狀態以消除疲勞) [rest]
歇,息也。——《說文》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賣炭翁》
彼時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環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內靜悄悄的。——《紅樓夢》
(3) 又如:歇泊(休息);歇子(小歇;稍憩);歇午(歇中,歇晌。皆指午間休息);歇夏(歇伏,伏天休息);歇晚(晚上休息);歇熱(乘涼)
(4) 停止,中止活動 [stop work]
余韻徐歇。——宋· 蘇軾《石鐘山記》
聲暫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驟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鈴》
要歇業的店鋪,暫時不準歇。——茅盾《動搖》
(5) 又如:歇令(停止,住手);歇浪(關掉;打烊)
(6) 睡眠,躺下來休息 [sleep]。如:他在朋友家里歇了一夜
(7) 留宿 [lodge]。在旅店等處住宿
張主管閑坐半晌,安排歇宿。——《京本通俗小說》
(8) 又如:歇家(旅舍;住宿處;兼搞跑腿、牽線的客店;客店主人);歇臥(睡覺,過夜);歇店(住客店;客店)
(9) 竭,盡,到了盡頭 [come to an end]
難未歇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李賀《傷心行》
(10) 又如:歇絕(消失);歇微(衰退消失);歇滅(息滅,消失);歇落 (消失)
(11) 凋零,花、木、草枯萎 [wither]
春木有榮歇,此節無凋零。——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12) 氣味散發;消散 [diffuse]
歇,氣越泄。——《說文》
◎ 歇
〈名〉
曾經 [once]
我屋里家主婆從來勿曾說歇,耐倒要管起我來哉。——《海上花列傳》
◎ 歇
〈量〉
(1) 表示動作次數,相當于“番”、“次” [time]
又囑咐兩三歇。——《西廂記諸宮調》
(2) 表示一段時間,相當于“一會兒” [a moment]
老身直去縣前那家有好酒,買一瓶來,有好歇兒擔閣。——《水滸傳》
好半歇到岸。——《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
(3) 又如:歇歇(一會兒,形容時間短);歇子(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