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
橋
〈名〉
(1) (形聲。從木,喬聲。本義:橋梁)
(2) 同本義 [bridge]
橋,水梁也。從木,喬聲。駢木為之者。獨(dú)木者曰杠。——《說文》
寧新中更名 安陽,初作 河橋。——《史記·秦本紀(jì)》
洛水橋邊春日斜。—— 劉禹錫《浪淘沙》
長(zhǎng)橋臥波。——唐· 杜牧《阿房宮賦》
橋邊紅藥。——宋· 姜夔《揚(yáng)州慢》
橋邊一帶。——《廣東軍務(wù)記》
(3) 又如:橋閣(傍山架木為路。即棧道,閣道);橋津(橋頭。津,水邊渡口)
(4) 器物上的橫桿 [beam]
奉席如橋衡。——《禮記·曲禮》。注:“井上桔槔。”
(5) 又如:鞍橋
(6) 木名 [tree’s name]。如:橋梓(橋木和梓木)
◎ 橋
橋
〈動(dòng)〉
(1) 架橋,修橋 [build a bridge]
橋?qū)O水,以通 邛都。——《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2) 通“矯”。糾正 [correct]
以橋飾其情性。——《荀子·儒效》
掉指橋以偃蹇兮。——《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橋
橋
〈形〉
通“喬”。高 [high;tall]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詩·鄭風(fēng)·山有扶蘇》
于是橋起。——《莊子·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