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櫟
櫟
〈名〉
(1) 即“麻櫟”。通稱“柞樹” [sawtooth oak]
櫟,櫟木也。——《說文》
山有苞櫟。——《詩·秦風·晨風》
白于之山,下多櫟檀。——《山海經·西山經》
櫧櫟草斗之實。——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2) 一種落葉喬木,花黃褐色,果實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堅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葉子可喂柞蠶。另有一種栓皮櫟,樹皮質地輕軟,富有彈性,是制造軟木的主要原料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詩·秦風·晨風》
(3) 又如:櫟散(櫟木一類無用的木料);櫟樗(比喻無用之材。作為才質不好的謙詞)
(4) 欄桿之類 [railing;banisters;balustrade]
建章宮后閣重櫟中,有物出焉。——《史記》
(5) 古都邑名,春秋時鄭國別都 [capital of Li],在今河南省禹縣
◎ 櫟
櫟
〈動〉
(1) 刮;敲;搏擊 [strike]
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史記·楚元王世家》
櫟雌妒異,倏來忽往。——潘岳《射雉賦》
(2) 嚙咬 [chew]
以牙櫟之,裁斷皮出血。——《藝文類聚》引《廣志》
(3) 另見
◎ 櫟
(1) 櫟
(2) 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