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
報
〈動〉
(1) (會意。從帇,從阜,金文字形,左邊象刑具形,即“帇(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讀 。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義:斷獄,判決罪人)(2) 同本義 [judge]
辟報故不窮審。——《漢書·胡建傳》
報囚。——《后漢書·魯恭傳》。注:“謂奏請報決也。”
報而罪之。——《韓非子·五蠹》
(3) 又
聞死刑之報,君為流涕。
(4) 又如:報囚(判決囚犯);報當(判罪)
(5) 報答,報酬 [recompense;repay]
欲報之于陛下也。——諸葛亮《出師表》
欲略上報。——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6) 又如:報本(報答;回報);報稱(報答恩德);報命(報答恩情;執行命令);報捐(捐錢買官);報塞(報答;報效);報謝(報答;答謝)
(7) 報告,答復 [report]
列子行泣報 壺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牽馬而報。——《呂氏春秋·權勛》
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請為張唐先報 趙。——《戰國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具以沛公言報 項王。——《史記·項羽本記》
(8) 又如:報錄人(專門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報的人);報辜(報案狀子);報喜;報數;報春(報告春天的到來)
(9) 祭祀 [sacrifice]。如:報歲(每年收獲后祭神);報賽(祭祀神靈,答謝保佑)
(10) 報復 [avenge]
睚眥之怨必報。——《史記·范雎傳》
日夜思欲報楚王。—— 晉· 干寶《搜神記》
欲求報其父仇。——《史記·魏公子列傳》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漢· 賈誼《過秦論》
(11) 又如:報恨(報仇雪恨);報雪(報仇雪恨);報怨(埋怨;抱怨)
(12) 詳細申報 [需要納稅的財產] [declare]。如:報稅;報關
(13) 批復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報可,報允(批復照準;許可)
(14) 通“赴”(
)。奔赴 [go to]毋拔來,毋報往。——《禮記·少儀》
報葬者報虞。——《禮記·喪服小記》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 報應 [nemesis]
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莊子·列御寇》
前后造業后人報,如是我聞佛亦狂。——董必武《和葉參謀長過五臺山》
◎ 報
報
〈名〉
(1) 報紙 [newspaper]。如:報房(發送邸報、書信的處所);報丁(賣報的人);報差(送報的人);晨報;晚報;日報
(2) 文字報道或墻報 [bulletin;report]。如:戰報;海報;黑板報;大字報;喜報
(3)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學報;科學通報
(4) 電報 [telegram]。如:發報;送報員;發報機
(5) 傳達消息的文件或信號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館之報(消息)忽至。——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6) 又如:情報;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