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憤
憤
〈形〉
(1) (形聲。從心,賁(
)聲。從“心”,表示與心情等有關。本義:郁結于心;憋悶)(2) 同本義 [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
憤,懣也。——《說文》
發憤以杼情。——《楚辭·九章·惜誦》
志意蘊憤。——《后漢書·王符傳》
(3) 又如:憤切(內心極度憤懣);憤悁(憤懣郁積);憤薄(郁結,充塞);憤厥(由于憤氣郁結造成的痙攣昏厥)
(4) 充盈,旺盛 [full of]
憤,盈也。——《方言十二》
陽癉憤盈。——《國語·周語》
(5) 又如:憤盈(充溢,積滿;氣憤,憤懣);憤盛(積滿,充盈)
◎ 憤
憤
〈動〉
(1) 憤怒;怨恨。同“忿” [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
所以昭炯戒,激眾憤,圖報復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2) 又如:憤怨(憤怒怨恨);憤心(憤怒或憤激之心);憤忿(憤怒);憤沮(怨恨沮喪);憤痛(憤怒悲痛);憤咤(憤怒)
(3) 發,奮 [rise]
憤于中則應干外。——《淮南子·脩務》
(4) 又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憤迅(奮迅);憤勇(奮勇);憤起(奮發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