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嫌
〈動〉
(1) (形聲。從女,兼聲。本義:疑惑,懷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義 [suspicion]
嫌,一曰疑也。——《說文》
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也。——《禮記·曲禮上》
使民無嫌。——《禮記·坊記》
豈敢有嫌哉?——《吳越春秋》
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卿決疑訟,獄定嫌罪。——《論衡·案書》
(3) 又如:嫌間(因彼此猜疑而產生惡感);嫌微(猶嫌疑)
(4) 避忌 [taboo]
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公羊傳》
(5) 又如:嫌難(因有避忌而為難)
(6) 厭惡 [dislike;disgust]
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擇(嫌棄;不滿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貧愛富
(8) 看不起 [scorn]。如:嫌鄙(看不起)
◎ 嫌
〈名〉
(1) 嫌隙,仇怨 [suspicion]
累百年之欲,易一時之嫌。——《荀子》
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書·尉遲敬德傳》
(2) 又如:使民無嫌;為了避嫌;涉嫌;前嫌盡釋
(3) 怨恨 [ill will;grudge;hatred]
若遠小嫌,難相違覆。——《三國志》
(4) 又如:嫌恨(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