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
刼、劫
〈動〉
(1) (會意。從力,去聲。本義:以強力使對方欲去而不得)
(2) 威脅;威逼 [threaten;coerce]
劫,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說文》
劫之以眾。——《禮記·儒行》
已珉欲以齊秦劫 魏。——《戰國策·秦策》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眾。——《漢書·高帝紀》
積威所劫。——宋· 蘇洵《六國論》
(3) 又如:劫殺(劫持并加以殺害);劫略(以威力脅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締結盟約);劫質(挾持人質,借此勒索)
(4) 搶奪;強取 [plunder;raid;rob]
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戰國策·燕策》
謀劫單于母。——《漢書·李廣蘇建傳》
行劫縛者。——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5) 又如:劫擄(搶劫擄掠);劫鞘(搶劫鞘銀);劫磷(劫難;災難。磷:薄;損傷);劫剞(搶劫掠奪);打劫(搶劫);行劫(進行搶劫)
◎ 劫
〈名〉
(1) 盜賊,劫匪 [robber]。如:劫人(強盜);劫帥(盜賊的首領);劫盜(強盜;劫賊);劫賊(強盜;土匪)
(2) 佛教名詞。“劫波”(或“劫簸”)的略稱。意為極久遠的時節。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指天災人禍 [calamity]。如:劫灰(本為佛教所謂“劫火”之余灰,后多指戰亂后留下的殘跡);劫內(在大難、厄運之中);劫磨(災難;折磨);劫花(凋謝之花)
(3) 圍棋術語,爭奪某一從屬未定的棋眼 [eye]
陳木南正在暗歡喜,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打個不清, 陳木南又要輸了。——《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