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
〈動〉
(1) (形聲。從刀,亥聲。本義:雕刻,在木頭上雕刻)
(2) 同本義 [engrave]
刻,鏤也。——《說文》
金謂之鏤,木謂之刻。——《爾雅·釋器》
器不刻鏤。——《禮記·哀公問》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禮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宮桷。
(4) 泛指在各種材料上的雕刻
用膠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是日觀道中石刻,其遠方刻盡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明· 魏學洢《核舟記》
(5) 又如:刻圖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質器物上雕刻);刻飾(雕刻裝飾);刻銘(在金石等器物上鏤刻文字);刻劃(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紋)
(6) 繪畫;修飾 [draw;adorn]
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 西子也?——《世說新語·輕詆》
(7) 又如:刻句(推敲鍛煉詞句);刻桷(有繪飾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飾琢磨章句);刻勵(琢磨推敲)
(8) 劃,割 [cut]。如:刻蠟板;刻截(割斷);刻漆(割漆)
(9) 嚴格要求 [rigorously demand]。如:刻己(嚴格要求自己);刻求(嚴格要求);刻責(嚴格要求);刻繩(限制要求)
(10) 限定 [restrict]
指日刻期,應時有驗。——《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納(限期歸還)
(12) 傷害 [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劉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殘害);刻賊(傷害;殘害);刻爛(毀傷潰爛)
(14) 銘記 [engrave on one's mind]
刻骨攫新句。——劉得仁《陳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鏤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達感激之情);刻心(謂銘記于心)
◎ 刻
〈名〉
(1) 時間單位,一小時的四分之一 [quarter of an hour]
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2) 又如:六點一刻
◎ 刻
〈形〉
(1) 刻薄;苛刻 [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發人陰私。——《漢書·楊惲傳》
詵居官頗刻斂。——《唐書·孟詵傳》
(2) 又如:刻峭(苛刻;嚴酷);刻碎(苛刻繁瑣);刻誅(嚴酷的刑罰);刻酷(苛刻;嚴酷)
(3) 急迫 [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現有);刻不待時(時間緊迫)
(4) 刻苦 [assiduous]。如:刻勵(刻苦勤勉);刻厲(刻苦自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