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环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基本消除,“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果。“十四五”期间水环境治理将转向哪些方面?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既是未来重点也是工作难点
“在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的基础上,我们的工作方向也有了新的变化。”文剑平认为,“十四五”期间,水环境治理领域实现环保目标要将工作重点聚焦在农村污水治理、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和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上。
去年以来,污水资源化利用进程加快。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
文剑平介绍说,污水资源化技术是碧水源一直在创新研发和布局的领域。比如,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可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补给,已成为我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节能降耗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他看来,今后在持续做好污水资源化与海水淡化工作的同时,农村污水和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也非常重要。
近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得到决策层关注。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并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文剑平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再谈农村污水治理,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必将推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认为,解决湖泊富营养化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一环,但也是水治理领域急需攻克的难题。
企业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如何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如何解决污水处理“资源化、能源化、碳减排”等“卡脖子”问题?
“面对‘十四五’期间环境治理新需求、老问题、‘卡脖子’问题,企业要坚持科技创新优先,以产品技术创新‘补短板’。”文剑平认为,企业是创新主体之一,有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碧水源通过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开发以铵催化剂为核心的极限脱氮材料,形成低碳污水资源全回收技术,通过“膜法碳磷回收”及“零碳源氮去除”技术路线,解决污水处理领域中脱氮的“卡脖子”问题。
降低环保设备能源消耗也在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中被明确提出。今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指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水处理工艺和运营环节的节能降耗等是业内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双碳’目标下,我们要做低能耗的领跑者。”文剑平介绍,公司早已布局,自主创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V-MBR)脱氮效果好、膜抗污染性强,同时其在降低能耗方面表现优异,膜污染控制能耗降低70%以上,整个系统运行能耗降低20%以上。
原题:“十四五”水环境治理重点领域在哪里?